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与科研 >> 正文

民族艺术研究院第十五次研究生读书会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4-04-10 [来源]: [浏览次数]:

01活动开始

202443日上午,云南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院在学生心理中心举行了第十期读书会,围绕美国哲学家丹托(Arthur C. Danto的著作《艺术的终结》展开了交流和讨论。民族艺术研究院党总支书记迟燕琼教授,教师郭瀚繁、雀宁、肖李、张丽、郝帅,民族艺术研究院2023级全体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读书会。本次读书会由雀宁博士主持。

02教师导读

(一)教师导读

在导读环节,雀宁博士从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开始讲解,接着简要介绍了海德格尔和阿多诺的相关思想,最后引出了丹托的“艺术终结论”,并且对丹托“艺术终结论”的相关思想进行了评价。一些生动的例子以及重要的艺术作品、艺术事件,贯穿了整个导读环节。由此,帮助同学们对“艺术终结论”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并且对西方现当代艺术流派的发展状况也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二)主题发言与教师评议

读书会上,位同学结合自己专业以及研究方向,针对艺术的终结》一书的观点作了主题发言。在场的其他同学积极参与了互动环节。

李琳格同学梳理了从黑格尔到法兰克福学派的“艺术终结论”的演变过程,并指出现代社会中艺术所面临的三个危机。刘洋同学阐述了丹托的“艺术终结论”思想的来源、核心特征和理论背景,接着探讨了中国学界对其进行的分析与评价,最后提出了艺术的重生路径与方法。杨箫同学从福柯的理论出发,分析了艺术与权力之间的关系,最后指出艺术的发展不能脱离人民性,应该与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紧密结合,以此来实现艺术的发展以及推进艺术与公众之间的互动。

钟书洋同学结合自己的阅读和理解,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认为尽管丹托的艺术终结论存在问题,但其对艺术不同时期的划分和艺术史叙事的思考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袁瑞同学认为艺术的终结是重生的契机,并结合丹托的相关思想,讨论了云南普洱老达保景区的发展路径,指出应结合媒介变革,发掘自身独特的文化潜力,避免同质化,利用新媒体等手段处理好文化传承与商业化之间的关系,以此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康丽娜同学认为,“艺术终结论”是在启示我们艺术的多元性和永恒性,艺术并不会终结,而是在不断演化,艺术家将继续寻找新的表达方式,艺术的历史将继续开启新的征程。 

在本期读书会的整个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就六位同学的主题报告进行了讨论和互动,与会的老师们针对现场同学的发言和讨论逐一作了交流和点评。经过三个小时的讨论和交流,民族艺术研究院第十五期读书会圆满结束。

 

03发言摘要

李琳格同学

以时间为轴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艺术终结论首先由黑格尔提出艺术外在形式的消减使精神与形式脱离,从而导致艺术的消解,后来,丹托也提出了艺术终结论在历史的线性语境下,分析艺术史有三种模式,第一是模仿的艺术史,第二是表达的艺术史,第三是艺术自我认识的艺术史。丹托否认前两种模式,认为一旦艺术认识到自己的本性,艺术发展的历史就走到了尽头。

刘洋同学

此次分享涉及三个部分。首先阐释《艺术的终结》一书的核心观点,梳理丹托的艺术终结论的核心特征及理论来源。丹托艺术终结论源于对格林伯格的现代主义叙事的批评以及汉斯贝尔廷的艺术史考古学。之后,论述艺术终结论在中国的缘起与讨论。丹托的艺术终结论进入到中国学界演变为对文学终结的讨论,得出艺术终结论是由现实情境引发的体验、态度或思考问题的方式。最后,对丹托的艺术终结论进行评价,艺术终结的核心问题是艺术观念、艺术功能的变化问题。艺术的重生路径与方法是:保持与观众的对话,借助新兴技术的发展丰富艺术种类,并与一般艺术门类进行融合与交流等。 

杨箫同学

本次发言内容围绕丹托与福柯的理论以及毛泽东的艺术的人民性相关的思想加以展开。丹托认为,艺术品的地位需通过社会事件来确认,如美术馆的展出和权威的鉴定等,这导致艺术与权力紧密关联。福柯则强调知识与权力的关系,提出“真理意志”受制度和机构支持,影响艺术评定。他指出,艺术评定由掌握真理的团体主导,普通观众难以参与。毛泽东则提出艺术必须具有人民性,应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检验。此观点指引艺术走向了更广阔的领域,既包含专业人士的评定,也吸纳公众的讨论。 

钟书洋同学

发言从丹托的艺术史终结的理论出发,对该理论进行了思考。首先,丹托在艺术终结论中将艺术发展过程作以下划分:文艺复兴以前的艺术称为前艺术时代,此时期艺术以模仿为主;文艺复兴至上个世纪60年代为艺术时代,重视艺术风格、意识形态;60年代以后的艺术是艺术终结后的艺术,称为后历史艺术。其次,丹托认为后历史艺术是艺术终结后的艺术。而艺术终结并不代表艺术的消亡,在丹托看来则是艺术史宏大叙事的终结。从艺术史宏大叙事的终结到多元叙事的发展其实是艺术在自我批判中发展,也推动了对艺术界限的思考。第三,就艺术终结论来看,从瓦萨里的进步着的艺术史因技术的完善而终结,到现代主义渐进式叙事的终结,再到后历史艺术的多元化叙事,每一次艺术的终结都是艺术的一种解放,艺术在不断的终结后新的艺术取代旧的艺术,在批判继承中不断发展。

袁瑞同学

艺术的终结并非指消亡,而是指艺术重生的契机。从《艺术的终结》一书中所悟到的启示,可以与云南普洱老达保景区的所面临的机遇、困境结合起来讨论。在媒介变革的浪潮下,老达保景区既面临着挑战也迎来了新的机遇。艺术的自由度为景区提供了丰富的创意空间,但如何在多元主义中保持独特性,成为必须思考的问题。老达保景区以传统的拉祜族歌舞为特色,成功整合了民族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媒介变革为景区带来了宣传和推广的新机遇,提升了知名度和吸引力。

康丽娜同学

丹托写作《艺术的终结》起源于哲学所发动的对艺术进行剥夺的两场运动。通过对该书九章内容的总结,并结合相关论文来探讨丹托的“艺术终结论”。首先,分析其理论价值和意义,以及其对当代艺术发展的启示。其次,重新审视艺术的多元性,并且思考艺术如何持续演化,艺术如何与人类情感和思想紧密相连等问题。因此,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艺术都会存在,艺术并不会终结,而是在不断演化。艺术的历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个时代都为下一个时代的艺术做铺垫。虽然我们可能会看到某些审美观的崩溃和转变,但这并不代表着艺术的终结。


                                                                                                                           文字:张一晨 张琪

                                                                                                                           图片:石昊沅

                                                                                                                           初审:董晓辉

                                                                                                                           二审:陈春芬

                                                                                                                           三审:迟燕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