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柏贵喜:艺术的民族学研究范式及其当下转向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1-12-03 [来源]: [浏览次数]:



2021年121日晚19:00,云南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院尚美讲坛第十一期学术讲座顺利举。本期特邀柏贵喜教授作为主讲,本次讲座题目是《艺术的民族学研究范式及其当下转向——以黎锦纹样基因图谱编制为中心的讨论》。讲座由民族艺术研究院党总支书记迟燕琼教授主持。

讲座开始前,本期讲座主持人民族艺术研究院迟燕琼教授简要介绍了柏贵喜教授的学术成就和研究成果。柏贵喜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博士后。曾任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馆长、社会科学处处长、研究生院院长,现任中南民族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奖、文旅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个人、湖北省“最美社科人”等荣誉称号。主要研究民族艺术文化与文化遗产保护、乡土知识、民族社会变迁等,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1项、一般项目2项,各类省部级课题2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奖10余项。

 讲座伊始柏贵喜教授从艺术的民族学研究范式及其当下转向引入,从艺术民族学、民族艺术学、艺术人类学以及艺术文化人类学进行学科概念分析,认为艺术的民族学研究范式有艺术历史、艺术事实、艺术意义与艺术文化批评四类并进行了深度解析。在对艺术民族学研究范式探析的基础上从学科交叉、范式统合的综合性、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技术主义)结合的创新性以及由强调变异(差异)、特色、个案转向强调关系、共享(共同)、区域(流域、圈层、文化廊带)的几个方面进一步阐释了艺术民族学的研究范式趋势。

柏贵喜教授以黎锦纹样基因图谱编制为例,呈现了范式转化的一个学术实验。从生物系统发生学方法与文化基因研究的适用性、黎锦纹样类型与结构、图谱解释、主坐标分析分别体现了:从生物学领域,利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构建系统发生树可以有效地研究生物在系统发生学上的相关性,包括表征关系、分支关系、遗传关系等。黎族纹样由于方言区的不同,动物纹样、植物纹样、人物纹样、器形纹样等纹样与结构之间的差异性。柏贵喜教授通过图谱解释,认为基因树根部节点推测全部或者类别纹样的共同祖先,即最原始的纹样,也存在民族纹样因为记录不完整、不清晰或因社会变迁导致的相关信息失传、纹素变异等因素,可以根据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因序列的相邻、近似度或同源关系对未知纹样进行推定。为了整体地分析基因纹样的相似性、关联性及差异性,可借助生物学软件Past3进行聚类分析。将纹样基因序列的编码数据经过不同距离算法获得样本距离矩阵的投影,将纹样数据通过降维在二维坐标轴上进行表达,其中坐标轴上的每一个散点代表着一个纹样。散点距离位置越近则表示纹样的相似性越高,相反,距离位置越远则表示纹样的相似性越低。

柏贵喜教授在分享过程中提出了自己研究的一些思考和已有研究的不足:纹样的信息维度与量的局限。此类研究纹样信息维度越多和数量越大,其结果越可信、越有价值。就研究前景而言,生物基因研究也是一个慢长的探索过程,今天人类基因组计划已将人类基因进行了密切的关联;人类文化的关联是否可以通过建立文化基因组计划来实现?纹样或图案基因研究是人类文化基因研究的一个切入点,黎锦纹样基因图谱编制与分析仅是一个实验,下一步将开展南方少数民族民间纹样的图谱编制与分析。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基础工作是中华文化共同体建设,其建设的前提是对中华文化共同体形成的历史基础与现实基础进行分析,利用自然科学的技术手段可以更加精准地把握相关问题的现状与趋势。文化基因图谱编制具有一定文化现状诊断与趋势预测的功能。

    精彩的讲座之后,在线老师与同学们争先提问,柏贵喜教授耐心解答,学术氛围浓郁。迟燕琼教授在讲座总结中认为:从生物发生学的角度,借助社会发生学的研究引入艺术学研究和民族艺术研究,围绕艺术历史,艺术事实,艺术意义、艺术批评四个方面清晰讲解了艺术学民族研究的范式及其转化。进而论证了学科交叉以及范式的综合使用趋势,体现了艺术学民族研究从人文主义向科学主义的范式转化并强调了关系性、共享性和区域性的研究趋势。以黎锦纹样基因图谱编制与理论为例阐述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基因交流交融的时空关系和中华文化基因符号的共享规律,进而展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意识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