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活动开始
2023年12月22日下午,云南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院第十四期读书会在图书馆会议室举行。本次读书会由郝帅博士主持,围绕克利福德·格尔茨的著作《文化的解释》展开交流和讨论。民族艺术研究院教师郭瀚繁、张丽、雀宁,以及民族艺术研究院2022级、2023级硕士研究生参加。
02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读
郝帅博士首先对《文化的解释》的作者和背景进行简要介绍,接着对格尔茨创立新说和提出“深描”的方法概括、提炼,随后从符号学和阐释学的角度对书中主要观点进行说明,最后就该书引发的整体性思考予以归纳总结,并将问题进一步延伸,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思考,如外部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自身发展的驱动力、重视本体研究以及学术理论内在的合理性因素和传承性发展等。
(二)主题发言与教师评议
读书会上,四位同学结合自己所学专业以及研究方向,就《文化的解释》一书的理论观点进行主题发言,老师们针对同学的发言和讨论逐一评议。
李琳格同学围绕《文化的解释》一书,细化出八个部分。前五个部分是以书本为主的阐释,后三个部分是个人对于这本书的反思和理解。龙杏梅同学以格尔茨提出的“深描”理论为主线,对彝族史诗《阿诗玛》背后的内涵与意义进行思考,并试图探寻其传承、发展相关问题。陈子隆同学从文化现象解释的主观性入手,将主观性分为阐释者和文化现象本身制造者的主观因素两个方面,举例分析并就其背后的现象结构分享了个人的心得体会。张妍同学针对传统的彝族婚礼习俗进行整体性流程的呈现,目的在于探究仪式的产生及其文化根源。
最后,邢宇婷同学和苏嘉禾同学分别就他们参加读书会的感悟及收获同老师、同学们分享,认为参加读书会有助于提高个人能力、可促进学习。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讨论、交流,民族艺术研究院第十四期读书会圆满结束。
03发言摘要
李琳格同学
此次分享是对该书内容的阐释。首先,对该书进行整体性梳理:《文化的解释》是解释文化人类学的代表著作,目的是解读文化。该书展现解释人类学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学术魅力,将文化视为一种符号象征体系,在生活、政治、宗教领域进行解释。其次,对影响格尔茨思想的四位著名学者进行了简要介绍,该书重新定义对“文化”一个以符号形式表达的概念系统。“深描”理论在社会文化中的发展和体现。最后,从文化与生活、宗教、意识形态等问题解释深描理论。
龙杏梅同学
格尔茨的《文化的解释》以文化为主线,解释了文化的定义、文化与人性的关系、文化对宗教和仪式的影响以及对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反思、民族志写作方法的创新、现代民族国家崛起的挑战等。在书中他提出了民族志新的写作方法——深描,主张人类学的描述不能停留于 “制度性素材的堆砌”,而应该构成一种“深描”。“深描”的精髓在于不仅是对微观现象进行细致的描述,更重要的是揭示人类行为和符号系统的关系,解释人类行为或某种仪式背后的原因。本人借鉴格尔茨的“深描”理论,对《阿诗玛》背后的内涵与意义、传承与发展等问题进行思考。
陈子隆同学
文化的解释不应流于表面,而是应该从产生其意义去探究决定意义生成的结构层次。本次发言主要针对文化现象解释的主观性入手。主观性分为两个层面:一是阐释者的层面——在解释的过程中具有主观性。二是文化现象的产生受到制造此文化现象的主体本身的主观因素影响。这样的主观因素不仅不是人文研究应该排斥的对象,甚至是把一个文化现象从一个物理事实塑造为社会事实的关键所在。这种主观因素和审美的性质相似,是具有普遍性的事实,而研究影响其构成的结构则是解释一个文化现象的关键部分。目前本人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尚浅,日后会经过研究将其充实。
张妍同学
仪式是民族文化的一种体现,了解仪式能更好地解释人类行为或者某种仪式背后的发生原因。彝族婚俗是彝族社会结构、社会心理、传统文化、价值观察的综合表现,从婚俗礼仪的五个部分可以探究仪式的产生及其背后的文化根源(即彝族的祖先崇拜、祭祀、酒文化以及对火的崇拜等)。彝族婚俗是峨山彝族传统文化之一,作为彝族祖先阿普笃慕的故乡,新中国第一个彝族自治县,峨山县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故事;峨山不乏精彩的故事,也不乏精彩的彝族风俗,更不乏传承彝族文化的人才,但是如何把散落在民间的珍珠串起来,让它闪闪发光,是作为彝族后代的我们应该考虑和必须担当的历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