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民族艺术研究院第十六期研究生读书会

暨云南大学文学院第21期“理解中国·审美人类学读书会”、《本土美学:原住民艺术、媒介与认同》新书研讨会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4-05-16 [来源]: [浏览次数]:

2024年5月10日上午,云南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院在图书馆会议室举行了第十期读书会,这同时也是云南大学文学院21期“理解中国·审美人类学读书会2024年第8期)、《本土美学:原住民艺术、媒介与认同》新书研讨会。本期读书会由云南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院、云南大学文学院审美人类学研究所联合举办,同时联动云南民族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四校十余名师生参加,云南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院雀宁老师学术主持。在立夏与小满之间,逢此时节,草长莺飞,夏熟作物籽粒准备灌浆饱满,《本土美学》读书会在洋溢着喜悦与期待的氛围中拉开了帷幕。

(研讨会现场)

在主持人雀宁老师介绍参与嘉宾后,云南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院党总支书记迟燕琼教授与云南大学文学院向丽教授分别致开幕词。迟燕琼教授对与会的四校师生表达了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她指出,本土美学及相关研究有益于激活云南丰富的民族艺术资源,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云南艺术学院在民艺实践、创新设计等方面成果丰硕,期待今后就本土美学与民艺研究两大话题可以开展更多校际联动与跨学科的学术对话。向丽教授首先对云南艺术学院的邀请表示感谢,并指出,审美人类学主要研究来自不同语境中的群体如何“看”世界,在多元中心重构的当代社会中,本土美学作为“复数”的观看之道,将为民族美学的当代绽放以及“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共建赋能,未来可期。

(主持人:云南艺术学院雀宁老师)

(云南艺术学院迟燕琼教授)

(云南大学向丽教授)

活动第二环节是读书会开展情况介绍。云南艺术学院郭瀚繁老师向与会师生介绍了民研院研究生读书会前15期的活动开展情况,包括非西方艺术经验与美学经典等主题,与本土美学关联紧密。云南大学文学院赵威老师介绍了审美人类学读书会的开展情况,主要基于问题导向、以硕博共读形式,聚焦审美人类学、经典美学理论、艺术乡建、本土美学等不同面向,至今已开展了7年。

(云南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院郭瀚繁老师介绍读书会开展情况)

(云南大学文学院赵威老师介绍审美人类学读书会开展情况)

在第三环节译作介绍中,向丽教授作了题为《本土美学与观看之道——以〈本土美学:原住民艺术、媒介与认同〉为考察中心》的代表发言。在对“观看之道与本土美学建构”“自然·地方·脉搏:本土美学的三重向度”“依恋与连通:艺术疗愈与审美治理”三个方面的深入分析中,她指出,本土美学藉由“依恋”与“连通”的地方感,为全球文化生态重建提供了一份富于灵性的疗愈和治理“指南”。

第四环节为教师作主题发言。昆明理工大学巴胜超教授以《本土美学中的“本”与“土”》为题进行发言,认为“观看”并不囿于眼睛与镜头,也关乎世界观和宇宙观。莱乌托尔德在书中探讨了一种“土生土长的美学”。巴教授据此结合“土”的汉字字形字义、五行学说、入殓民俗以及自己关于“黄土文明介休范例”的田野调查经历,具体分析了“家”与“华夏文明之本的原生性”的理解、“土”的中华意蕴。云南艺术学院和璇副教授以《艺术的经验与经验的艺术》为题进行发言。她认为,基于国外“艺术的经验”进行的强势解读,导致了一种脱离原住民生活的“拎出来的艺术”。人类学就理解原住民或异文化群体“经验的艺术”,有丰富的探索。《本土美学》一书也呈现了对“经验的艺术”的追求与对“艺术的经验”的反思,并根植于土地的审美经验与艺术表达,形构了族群认同,形成普遍的地方美学。云南民族大学陈顺尧老师作了题为《作为“本土”的云南:本土美学视域下的云南非遗与艺术实践》的发言。他指出,莱乌托尔德对本土美学的探寻,诉诸构成特定审美系统的相应文化网络,而非西方艺术理论。当下全球化与“跨文化”的文化交流语境,使“原生性观看之道”的“原生性”概念及其判定成为难题。在这种情况下,是否意味着“本土”审美经验的脆弱和注定消逝的命运?或者,在两个世界的交融过程中,有没有可能形成新的“本土经验”?重审“本土”及相关命题,将为云南丰饶的非遗资源与本土艺术研究带来启发

(教师发言)

云南艺术学院肖老师的发言题目为《美人之美与教育实践》。就我国少数民族独特的审美心理、审美观念、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等资源如何进入学校教育环节的问题,他认为本土美学作为一种视野与方法,将有益于探索审美教育纵深推进的可能路径。云南大学赵威老师就《本土美学与审美人类学建构》议题发言指出,本土美学关注不同文化语境中,尤其是非西方文化中的审美经验或审美表达。在《本土美学》中,莱乌托尔德分析了跨文化接触对原住民的审美表达的影响,由此生发出艺术疗愈、审美治理等可供继续探索的向度。审美人类学以其介入现实的实践品性,考察地方审美经验,从而回应审美共同体的建构、艺术乡建等诸多当代美学问题。

在第五环节学生作主题发言,云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晏舒曼、韦肖梅、雷童依次作了题为《本土美学与观看之道——以“乡村之眼”为考察中心》《本土美学与艺术疗愈》《本土美学中的跨文化对话与艺术表达——审美人类学读书会〈本土美学〉讨论情况汇报》的发言。云南艺术学院民研院硕士研究生张雪蕊、陈子隆、李琳格分别作了题为《全球化背景下研究民族艺术对本土美学建构的意义》《作为纠错机制的本土艺术》《当代传播视角下本土媒介的发展》的发言。

(学生发言)


在自由讨论环节,云南民族大学杨冷泠老师就非本土民族如何参与本土艺术、疗愈的数字传播等问题进行提问。云南艺术学院李海华副教授提出少数民族语言经验的独特性问题。云南艺术学院黄凌飞教授结合“哈尼族的歌唱”研究,强调本土美学对激活云南资源的重要性,诸如通过微观研究与文化细描充分发掘本土经验中的身体感知、时空观念等。云南民族大学卢俊老师提出本土文创中的文化转译问题,即“原生”与“本土”如何进入现代文创设计,生成触动人心的力量。其他与会老师也指出文化交流中的文化改造问题、本土美学的提出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自信及反思向度等。

(讨论环节)


此外,其他与会嘉宾还有云南大学蒋颖荣教授、舒凌鸿副教授、王云杉老师,云南艺术学院张丽副教授、薛其龙副教授、郝帅老师、苏亚妮老师,云南民族大学黄鹏川老师等。参与学生包括云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门磊,硕士研究生杨怡玲、吴澄雨、黄欢、曾洋、汤宇、李培标、吴亮银;云南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院2023级全体硕士研究生,2021级、2022级部分研究生;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邓婷蔚、杨诗雨、喻琳、孙哲;云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周玉敏等。

最后,向丽教授代表云南大学文学院“理解中国·审美人类学读书会”,感谢云南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院研究生读书会的邀请,并再次表达了对所有与会师生的衷心感谢。与会嘉宾和师生在《本土美学》读书会中形成了多向共鸣,深感本土及其与当下的关系仍有待深入发掘和更多“穿针引线”的编织,并相信“本土美学”必将灌注到未来云南的美学研究中。藉此,云南大学、云南艺术学院、云南民族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四校与会师生都表达了“以云南为方法”,联动打造云南“本土美学”学术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研讨会合影)

文字:云南大学文学院审美人类学研究所、云南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院

图片:云南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院、云南大学文学院审美人类学研究所

初审:董晓辉

二审:陈春芬

三审:迟燕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