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日下午14点,民族艺术研究院“尚美讲堂”系列讲座第十二讲在腾讯会议举行。此次讲座我院邀请到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规划保护部主任,研究馆员胡荣梅讲授。胡老师受聘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艺术科学规划项目评审专家、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全国少数民族服饰保护传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云南省民族技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此次讲座题目为《延续历史文脉 坚定文化自信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讲座由民族艺术研究院党总支书记迟燕琼教授主持,特邀黄凌飞教授作为与谈人。
讲座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果、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保护什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进行生产性保护)四个方面,阐述了当代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面取得的经验和成绩。
胡荣梅老师从我国的非遗名录、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中国非遗传承人以及对于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针引入,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当代云南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面的成功案例和实践经验。
在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保护什么)层面,胡荣梅老师从六个方面切入,首先从非遗法中明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范围和特征,并依次从这三个方面深入展开讲解,同时结合云南省非遗图文并茂的提出自己的观点,即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进行活态保护传承。接着对非遗的特色、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以及非遗与民族民间文化的区别、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具有的条件、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提出了明确的概念解释。胡荣梅老师认为非遗保护的两大原则:一是注重真实性、整体性、传承性;二是三个有利益。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层面,胡荣梅老师重点从非遗创新保护和传承人两个角度出发,一方面提出非遗保护方式主要是调查、记录、认定、建档、保护、保存、传承、宣传,发扬光大,其中对于田野调研的调查和记录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不同的非遗项目要针对性保护,诸如传统手工艺一类可作生产性保护;另一方面对于传承人的保护,国家政府层面资助传承人收徒传艺或教育培训、建立非遗保护的平台;学校承担教育传承的重任,针对非遗学科的建设应当贴合地方特色办学。
在非遗创新发展(进行生产性保护)上,胡荣梅老师认为生产性保护实践不是一般意义的物质生产实践或产业开发,而是切合传统技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流变特性的积极地文化保护实践。“手工”是生产性保护的重要核心,生产性保护实践必须坚持手工生产方式。关注非遗与“现代”生活的关系,以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换式的融入生活中。我们可以认识到,非遗因人的生活需求而产生,也因人的生活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讲座最后,与谈人黄凌飞教授对话胡荣梅老师,针对非遗学科建设同胡荣梅老师展开了讨论,从非遗人才培养应当怎么做,非遗专业学生从事非遗保护相关工作应当具备的能力,以及非遗方向应当开设相关非遗法学习课程的必要性,强调理论结合实际。迟燕琼教授对此次讲座进行了总结,指出2022年6月11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此次活动同时强调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到来之际,胡老师的讲座给活动做了预热,让我们对于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深化了同学们对非遗的了解与认知,强化了同学们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了同学们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初审:董晓辉
审核:陈春芬
终审:迟燕琼